ChatGPT爆红之后,其多用途的应用场景,促使各大科技巨头陆续发布了“类ChatGPT”AI大模型。这其中,AI大模型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更成为整个泛汽车行业集体关注的焦点,各大公司一系列动作背后,其实是对新一代智能终端“入口”的争夺。
【资料图】
最近,百度Apollo宣布首批文心大模型智舱应用探索伙伴为长城汽车与亿咖通科技。根据官方说法,这一合作将充分利用文心大模型的能力,围绕车载交互场景展开实践,将多项创新功能在量产车型平台上进行验证,未来有望率先在长城、领克、smart等车型上落地实现。
生成式AI大模型将扮演智能汽车驱动引擎,促进自动驾驶和智能交互进化,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未来,而诸多相关公司、车企也在这一赛道大举发力。
▍巨头争相“上车”大模型
继电动化后,汽车领域正在慢慢变成AI大模型的商业化场景之一。ChatGPT让智能驾驶业界先一步达成了共识,已经有不少国内车企抢先试水智能驾驶大模型。
日前,百度Apollo宣布长城汽车、亿咖通科技(排名不分先后)成为首批文心大模型智舱应用探索伙伴,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方面展开探索。此前,理想汽车也发布了大模型算法MindGPT;商汤发布的日日新大模型;毫末智行发布了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 DriveGPT——雪湖·海若;另一部分公司走联合路线,比如小鹏汽车联合阿里的大模型建立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斑马智行接入阿里大模型等。
目前实现量产的智能驾驶技术,多采用模块化架构。简而言之,以往智能驾驶感知使用的都是各个小模型“堆叠”的方式,识别的原理就是自己先看,然后到知识库里进行比对,如果以前没有学习过,可能无法准确识别。
而大模型的自学习算法能力在汽车自动驾驶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感知和决策层面,能够在处理路面复杂情况时具有推理能力,以及像人一样思考的能力。大模型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同时具备多维度分析能力,可以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保持对大模型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智能驾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理想汽车 2023 春季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CEO李想就曾表达对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视。他表示,智能电动车面临着人工智能革命。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软件 1.0 走向软件 2.0。现阶段的辅助驾驶,还是人类制定规则,智能要依靠人工;而具备认知学习能力的软件 2.0 阶段,车开始像人一样观察世界,并做出决策。
同时,智能驾驶也被预测将成为AI应用的最热门场景。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到2025年,我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规模预计将从2015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67.6亿元。
▍先期落地智能座舱
在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大模型也正在进入产业落地期。行业普遍认为,推动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并真正赋能产业升级,已成为大模型下一阶段发展的破局关键。
就汽车产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和大模型都有浓重的科技属性,二者结合最大的意义,在于彼此间的取长补短,即强化大模型的制造和消费属性,同时强化汽车的电子和科技属性。
除了智能驾驶,更为关键的或许是打造AI虚拟助手。AI大模型上车后,一个很重要的提升点,那就是智能座舱的进一步智能化,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未来车载语音助手有望转变成能和用户闲聊的伙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宣布将接入文心一言的车企包括长安、集度、吉利、岚图、红旗、长城、东风日产、零跑等。长安逸达成为首搭文心一言的量产车型,将通过软件升级的形式搭载到新车上。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则发布了新版鸿蒙智能座舱,由鸿蒙4.0底层架构,引入了华为上月刚刚发布的盘古大模型3.0。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中,推出“1+N”架构,就有汽车领域相关的产品。按照官方说法,讯飞火星认知大模型与智慧座舱结合后,可以实现车内跨业务、跨场景人车自由交流。
可以发现,国内大厂关于大模型在汽车行业内的应用,步调和着眼点是高度一致。而且在面对大模型时,要聚焦垂直场景,这注重的明显是“实用化”,要能够尽快将具体的产品落地和发挥商业价值。大模型落地AI语音交互,相对来说是一次“短跑”,让用户更早地体验到产品。
关于大模型的重要性,一个普遍被认同的观点是:大模型会是AI时代的操作系统。可以明确的是,大模型与车企和汽车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每个驾驶员都会有一个擅长不同领域的“副驾”;技术继续迭代,当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升级为主驾,甚至一个可以应对各种场景的“团队”。
本文源自:车市睿见